查看原文
其他

茅山大法王——王远知

太乙玄门 2022-11-29

诸天气荡荡,我道日兴隆!

是斯人速临斯地,非吾道莫入吾门!

随缘转发,功德无量!欢迎各路大神分享好文章

采编:茅山君

...............55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55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55..................
...............55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55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55......................

茅山大法王王远知

在中国道教史上,道教能久传不衰的,多系道士与上层社会有联系,尤其是与朝廷,上至皇帝下至朝臣的关系密切。王远知受重于隋炀帝,又受重于唐高祖和唐太宗,使偏传江南的茅山宗,盛传中原,经久不衰落,王远知开其先,潘师正、司马承祯踵其后,尊道貴德,名垂史册,可使后人借鉴。

     一 从名师隐茅山 闻名陈朝

     王远知,又名远智,字广德,祖籍王郎王邪临沂,后迁扬州,遂为扬州人。其父昙选,南朝陈时的车骑将军扬州刺史。其外祖济阳丁超,南朝梁时的驾部郎中。生于南朝梁大通二年(公元528年)。据说,其母梦见灵性的凤凰后妊娠,后又听见腹中有啼叫声,家中感到奇异。宝志说:“生个儿子应当成神仙或做朝官呵!”

     王远知少年时极其聪明,在受儒家教育的同时,还能博览群书。年十八,从师宗道先生臧矜。臧矜当时为国师,他洞察事物幽深微妙,思维深邃,空灵多变。平时大力倡导道教,曾得到梁、陈二朝皇帝的器重,以礼相见。在他的参谋下,朝野曾出现一派旺盛发达的景象。王远知接受臧矜的道教思想指导后,就开始修炼道教功法,辟谷休粮,日服松子。经过一段时间,王远知决定离开老师,隐居深山。

     王远知大约在二十岁时,隐遁到茅山,开始修习陶弘景经法。

     茅山,风景秀丽,幽静宜人,蜿蜒起伏,座落在丹阳境内(今江苏西南),为道教圣地:“十大洞天”的“第八洞天”;“三十六小洞天”的“第三十二洞开天”;“天下七十二福地”的“第一福地”。上清派祖师杨羲等和东晋炼丹家葛洪,都曾在此修炼。

     南齐永明十年(公元492年),干了十四年朝廷闲官“奉朝请”的陶弘景,突然提出辞呈,齐武帝准允后,他就到矛山做了隐士,在金坛华阳洞开住了下来,并给自己取了个道号“华阳隐居先生”。后来梁武帝有关朝政大事都来山中询问,时人尊他雅号叫“山中宰相”。他继承了上清派经法,成为上清派茅山祖师;又继承了道教茅山宗,成为第九代宗师。

     王远知仰慕茅山陶弘景,在弘景去世十一年后,到了茅山,修司陶弘景的经法。

     陈武帝陈覇先梁建立陈朝后,听说王远知修道有方,远近闻名,特于永定年间(公元557——559年),召见王远知到重阳殿,特加礼敬,问道之后,又送王远知回茅山。远知归茅山后,又移居华阳洞的西北岭上。

     陈宣帝太建末年(公元582年)的一天在王远知的静室中,忽发现一个陌生人醉卧呕吐。王远知点香祝祷陌生人说:“您是得到之人,东岭上的张法本道人,也很用心求道。我想去游天台山,通山路的石桥很宽可过去。不过那里有很多散仙人,该地传说又常降甘露,用器皿接盛,服饮一升,可长寿到五百岁,您能去吗?”王远知听罢,立即出来,上东岭去找张法本。走到山半腰,王远知忽然想到没有告诉几个弟子,嘱托经法之事,就往回走了三十步,远远望去他住的西北岭上空,有一只白鹤盘旋几圈后飞走了。

     二 经隋唐三帝王 说符论道

     隋开皇十二年(公元592年),晋王杨广镇守扬州,特派长史王子相、咨议柳顾言,多次到茅山以礼诏迎,王远知为此感动,才随使走出山谷,会见了晋王,晋王询经问道之后,又以礼送王远知回到茅山。

     王远知对这此晋王诏见,十分惬意,他上下古今地谈得津津有味,海濶天空地论道说经,流露出深函的意义。晋王也特别赏识他的学问和才智。

     王远知回山后,大力宣经讲道,开度后学。不久,晋王扬广回到长安,采取弑父杀兄的手段,登上了皇帝宝座,是为炀帝取年号大业。

     大业七年(公元611年),炀帝率军亲征高丽,途中派遗大臣崔凤举前去茅山迎请王远知,王远知随使下山,在涿郡的临朔宫,炀帝以弟子的身份恭恭敬敬地迎见了王远知。搜索,红阳遁甲法术,二人畅话别后情谊,王远知预祝大驾远征,凯旋而归;炀帝接着下诏于中岳嵩山修斋仪,同时又下诏召王远知到京师洛阳。在宫中建置玉清玄坛让王远知住持。后来,炀帝要去扬州游览,王远知诚挚上奏:“陛下不宜远离京国!”炀帝执意要去,不听劝奏。于是率领千艘大船,浩浩荡荡离开洛阳,从大运河南航扬州去了。

     王远知深知炀帝腐败,此次离京,必遭天下大乱,无法收拾。他预料太原留守李渊将来可登天子位,便偷偷地离洛阳北上太原,向李渊密告符命,将有天下。李渊受王远知符命,喜出望外,再三向王远知表示谢意。李渊按照王远知的符命旨意,一步步得心应手杀入西京长安,占据要地,后来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杀死于扬州,在群雄割据中,夺得天子位,建立唐朝,是为高祖,年号武德。

     唐高祖李渊不忘符命之恩,建国后,遂授王远知为朝散大夫,赏赐金缕冠和紫丝霞帔。其声名震动朝野。

     武德年间(公元618——626年),太宗李世民为秦王时,在洛阳平王世充。有一天,和大将房玄龄一起微服去拜见王远知。远知见到他们二人后,立即说道:“你们二人中必有一人是圣人!”秦王就如实告知。王远知说:“您可做太平天子,愿您自爱呵!”秦王后来又亲自去拜见王远知,受三洞法。

     秦王后来在长安发动玄武门之变,杀死一兄一弟,逼高祖退位。高祖无奈,只好退位,于是,秦王遂即登天子位,是为太宗,年号贞观。

     太宗李世民即位后,不忘受洞法之恩,诏赠高位重赏,王元知千恩万谢,婉言拒绝,坚决要求返回茅山。于是,下诏洛州准备资财和船只,并由皇上特赐法服,搜索,红阳遁甲法术,又诏润州于茅山造太平观一所,让远知居住。

     唐太宗贞观九年(公元635年)四月,王元知回到茅山。后来,朝廷不断送香油和龙璧,供他在山中作法事。这年九月十六日,王远知无病而终,享年一百零七岁。当时人称他为王法主。王远知的著作有《易总》十五卷,流行一于世。

     王远知的入室弟子有潘师正,徐道邈,他二人同得秘诀。潘师正是在隋炀帝召见王远知于东都洛阳后,在大内玉清玄坛收为弟子的。炀帝末年,王远知预见隋朝国运将终时,要求还山的,炀帝准允后,王远知携弟子潘师正一同到茅山。不久,王远知命潘师正到洛阳嵩山传道。茅山宗才传到了北方。王远知还有两个弟子陈羽和王轨。王轨在茅山继续传授茅山宗。

     王远知早年曾对他的儿子绍业说:“你到六十岁这一年能见到天子,七十岁这一年能见到女皇帝。”高宗调露二年(公元680年),王绍业上奏追述了这件事,高宗十分叹赏王远知的预见,特赠太中大夫,谥号“升真先生”。

     唐中宗嗣圣元年(公元684年),天后武则天实际掌握朝政。王绍业又被召见,向武后再次陈述了其父王远知的预见,又特赠金紫光禄大夫,改谥“升玄先生”。唐玄宗天宝年间(公元742——756年),下诏让王远知再传弟子李含光于茅山太平观建造影堂,绘出王远知遗像,用来旌表王远知的永久纪念。

1、秘窥坊:华夏上古奇书完整版

2、《推背图》预言蒙元帝国及太平天国

3、道教原创海量高清手机电脑壁纸(含符箓、真言、宝经)!

4、秘窥坊:奇门遁甲《玄机赋》——此赋发尽奇门玄奥

5、《推背图》图文全解(珍藏本揭秘)

6、最上乘天仙修炼法秘笈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